泰晤时报中文网 > 新闻 > 元宇宙时代:逍遥画更有凝聚世界文化精神的力量

元宇宙时代:逍遥画更有凝聚世界文化精神的力量

 

作者像

文/袁竹

逍遥画是我心中的“元宇宙”。

我的“元宇宙”是逍遥画派。

 

逍遥画派创始人袁竹作品《奔流》制成NFT数字藏品

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教授罗伯特·兰扎指出:人们的意识创造了宇宙,而不是宇宙创造了人们的意识,时空是“意识工具”。没有意识,所有的物质都会处在一个不确定的状态下。不仅如此,时间不是真的存在,空间也只是人们感知事物的一个概念。任何关于时间和连续性的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错觉。

我们要对中国历史上的哲人充满崇敬之心。

中国古代天文中有丰富的关于宇宙结构的设想.远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中国古代就逐渐形成“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朴素的直观见解.到了3000年前的西周时代,又逐渐形成了“盖天说”.盖天说认为,大地不是平整方形,而是拱形,天空如一个斗笠,大地犹如一个倒扣的盘子。.

“宇宙”一词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庄子·齐物论》云:“旁日月,挟宇宙《释文》引《尸子》云:“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宇”的含义包括各个方向,如东西南北的一切地点.“宙”包括过去、现在、白天、黑夜,即一切不同的具体时间.战国时代的尸佼在《尸子》一书中对宇宙概念明确写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意思是:宇表示东南西北上下六个方向,即表示空间.宙表示过去、现在和将来,即表示时间.东汉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在《浑天仪图注》一书中载有:“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这里描述的是浑天说.这个学说最大成就是肯定了大地是球形的,同时大地是悬在空间的球体.

后来“宇宙”一词便被用来指整个客观实在世界.与宇宙相当的概念有“天地”、“乾坤”、“六合”等,但这些概念仅指宇宙的空间方面.《管子》的“宙合”一词,“宙”指时间,“合”(即“六合”)指空间,与“宇宙”概念最接近.

《文子自然》篇也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管子宙合》指出:天地,万物之汇也,宙合有汇天地。天地苴万物,故曰:万物之汇。宙合之意,上通于天之上,下泉于地之下,外出于四海之外,合络天地以为一里,散之至于无间,不可名而山,是大之无外,小之无内,故曰:有汇天地。

汉代继承了先秦这种“大之无外,小之无内”的宇宙观。《淮南子齐俗训》云:“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张衡《灵宪》中也说:“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直到魏晋时期,郭象在哲学上解释了“宇宙”概念,基本上与汉代宇宙观一致:宇者,有四方上下,而四方上下未有穷处。宙者,有古今之长,而古今之长无极。这些说法都强调了宇宙空间的实在性、时间的延续性以及时空二维的无限性。所以,宇宙上至九霄,下达黄泉,都是神人之所居。古今之长无极,远古可以追溯到神话先王。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无法避免神话因素的介入,只有将神话纳入其中,才能真正体现宇宙的无穷。虽然扬雄《太玄玄摘》将“学宙”与“天地”建立起了关联,认为“阖天谓之宇,辟宇谓之宙。”“阖天”指天地相合混纯未分,“辟宇”是指开天辟地,代表了当时对宇宙认识只是对于天地的看法,但是,宇宙的时空内容之广博远非“天地”二字可以容纳。人们对于“宇宙”即天地的探讨自先秦至汉代,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

在中国古代宇宙生成神话中,经常出现类似于“东”与“西”、“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祭祀太一神之“四季歌”、“天命亥鸟,降而生商”等以各种动物和颜色为象征的神话,它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发展过程,形成了模糊性和片段性的特点。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原始先民的宇宙时空观,经历了一个由东西、四方到立体空间发展过程,其思维模式也由象征神话思维向概念推理哲学思维过渡。汉代宇宙观总体上继承了先秦尤其是道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和思维方式,正如尚学锋所说:“道家把体认道的无限性当做思维的最高目标,他们常用层层类推的穷尽方式去思索宇宙时空的无限性。”道之大与道之奇,将天地人及世间万物囊括其中,核心在于营造天地人神普遍和谐的氛围,以期在自然主题的复归中彰显人文主题。在汉代宇宙观影响下形成的“天人相副”观念,也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春秋繁露》云:

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有肉,偶地之原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寫理脉,川谷之象也。心又哀乐喜怒,神气之类也。观人之体一,何高物之甚,而类于天也。

《淮南子精神训》亦云:

故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天有四时、五行、九解、三百六十日,人亦有四支、五脏、九弯、三百六十节。天有风雨寒暑,人亦有取与喜怒。故胆为云,肾为雨,脾为雷,以与天地相参也,而心为之主。是故耳目者日月也,血气者风雨也。

在人与自然“天人相副”的哲学观念指导下,实现了人与万物空前的和谐统一,使得汉人时空观空前阔大,从而造就了时代总体气象的恢弘壮阔,以及精神的昂扬允奋,这一精神气象甚至被士人落实为一种自觉的追求,主体意识渗透于个人思想与行为的方方面面。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文》所说“贤君之践位也”,“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故驰鸯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戴地。”正是这一精神气象的体现。

宇宙指时间与空间的无穷极,而神话又是早期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汉代文学欲表现宇宙的无穷,同样不能避开神话。汉代文学中的神话体现了汉代和谐观念和宇宙观的结合,易言之,就是在天地古今穷览万物的基础上,体现天地人神的大和谐。这种和谐的宇宙观,在汉代建筑上也有鲜明的体现。班固《白虎通义京师》云:“布政之宫,在国之阳。上圆法天,下方法地。”从京都赋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汉代都城和宫殿都具有取法天地、象征宇宙的特点。班固《两都赋》描述长安宫殿时说:“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经讳乎阴阳。据坤灵之正位,仿太虚之圆方。”这一观念讲究的是人类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张衡《西京赋》描写长安西南之昆明池曰:

乃有昆明灵洛,黑水玄耻。周以金提,树以柳杞。豫章珍馆,揭焉中峙。牵牛立其左,织女处其右。日月于是乎出入,象扶桑与濛范。

一池之内,可谓包揽日月星辰,极类宇宙之无根。体现了对宇宙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学追求,后之园林建筑格局无不如此。此外,汉代年号体现了这一和谐宇宙观。以汉武帝年号“天汉”为例。天汉本意指天上的银河,颜师古说:“天汉,河汉也。”河汉,即是银河。《诗经》中有《云汉》一篇,《小雅大东》中也有“维天有汉,监亦有光”的句子。《汉书》中萧何说出“语曰天汉”时,孟康注云:“语,古谅也”,指远古谅语流传下来的。臣壞注《汉书》说:“流俗语云‘天汉’,其言常以汉配天,此美名也。”因此,汉武帝改年号为“天汉”一是为了沟通天人,向天河祈雨,镇压灾年;二是化用《诗经云汉》之意,借赞美周宣王勤政與灾,来褒扬自我。由此可见,在天汉一词中,寄托了汉人丰富美好的愿望和充分的自信心,同时也是汉人宇宙观的体现。如此年号俯拾皆是,比如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元凤、神爵、五凤、甘露、黄龙等等。在这种宇宙观影响下,汉大赋天上人间的纵横比类与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形成都不是偶然。

宇宙演化观念的发展 在中国,早在西汉时期,《淮南子·俶真训》指出:“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认为世界有它的开辟之时,有它的开辟以前的时期,也有它的开辟以前的以前的时期.《淮南子·天文训》中还具体勾画了世界从无形的物质状态到浑沌状态再到天地万物生成演变的过程.

南宋哲学家陆九渊在延续自战国时代关于“宇宙”的诠释,即“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的基础上,进而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确认了“心学”的内核。之后的明朝哲学家王阳明将“心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指出“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探索“宇宙”,仰望星空,期待不再受物理世界的种种限制。从马匹、汽车、火车到飞机,乃至载人航天飞船,人类逐渐突破了空间距离对自己的限制;从结绳记事、历法、时钟到手表,人类逐步支配了自己的时间。空间和时间上的突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方便了交流,刺激了消费,因而逐渐有了我们今天所创造的丰富的物质财富。

从今开始,能让人类大幅突破自我的下一个场景是什么?那就是2021年让人特别兴奋的一个词:“元宇宙”。

那么,究竟什么是“元宇宙”?“元宇宙”的英文是Metaverse,前缀Meta,意为超越,词根verse则由universe演化而来,泛指宇宙,世界。在维基百科中,“元宇宙”通常用来描述未来互联网的迭代概念,由持久的、共享的、三维的虚拟空间组成,是一个可感知的虚拟宇宙。百度百科对“元宇宙”进行了这样的诠释:元宇宙(Metaverse)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的,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 元宇宙本质上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过程,需要对内容生产、经济系统、用户体验以及实体世界内容等进行大量改造。但元宇宙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是在共享的基础设施、标准及协议的支撑下,由众多工具、平台不断融合、进化而最终成形。

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与现实世界平行、反作用于现实世界、多种高技术综合,是未来元宇宙的三大特征。

元宇宙是人们生活、工作的沉浸式虚拟时空。在元宇宙中,需要重新思考存在和虚无、肉体和精神、性善和性恶、自我和宇宙的哲学命题,需要不断探索有限和无限、秩序和自由、自治和法治、经济与治理、伦理和文明的边界、需要全面融合区块链、AR、5G、大数据、人工智能、3D引擎等新技术。形成数字创造、数字资产、数字市场、数字货币、数字消费的新模式。元宇宙是“心”的绽放,是“梦”的具象,是“我思故我在”的全息展现。内求于心,外形于物,物物相生,元宇宙成矣。

在认知层,元宇宙突破了想象的极限,创造自由自在的世界。元宇宙的世界都是由人们所思所想直接幻化形成的,是人类精神的外在表现,是“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的三维呈现。元宇宙秉持共创、共享、共治的价值观,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领域具有了共产主义色彩。元宇宙经济则由数字身份、数字资产、数字市场、数字货币、数字消费等关键要素形成完整的经济体系。基本特征表现为沉浸式体验、自由创造、社交网络、经济系统和文明形态。元宇宙综合了人类在各个领域的尖端技术、包括区块链、5G、人工智能、3D引擎、VR/AR/XR、脑机接口。这些基础构成了元宇宙的基础设施。

以“心”为原点,向外探寻物理世界、浩瀚的星空;向内建立丰富的精神世界。向外的思维高峰,先哲首推庄子《逍遥游》,无所持而游无穷,扶摇直上九万里。拜托所有世俗之物,超越时空的绝对精神自由。

“心”外的无尽探求,已经到达了历史的巅峰。介子须弥,人类在纳米级别蚀刻,极尽精微之事。巡天万里,从太空数度往返,开启宏阔旅程。“心”内的精神世界,更多是宗教、文学、艺术领域的创造。伟大的艺术作品往往包括完整宇宙观的构建。

心外到极致广大,心内到极致精微,反而可能就是一体。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无论有人振臂高呼,还是有人极力反对,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这个时代正是当下处在风口浪尖上的元宇宙。很多人还蒙在鼓里——什么是元宇宙?元宇宙的到来到底是人类的福音还是灾难的开始?人们一无所知。

元宇宙到底是将人类带向天堂还是地狱?并不在于元宇宙本身,而依然在于人。如何把控自己的心,让自己不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迷失本性。唯有以宇宙心为心。宇宙的心,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如如不动,本来如是。

元宇宙,应该是让人类的心靠得更近,而非是更远。应该让人类透过虚拟世界而更懂得与现实中的生命彼此相爱,而非彼此相害。

毫无疑问,人类传统的生存和发展规律正在被完全打破,与现实生活并存的另一种生活——元宇宙生活,将会在不远的将来越来越多地占据人类生活的主导地位,人类将会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中不断穿越,甚至分不清哪是现实,哪是虚拟?正因如此,越是在这样的时代,越是要保持意识的清醒。

当今,要认知“元宇宙”的真谛,需要参透陆九渊和王阳明深邃的思想。

2021年,“元宇宙”概念与试验引发了全球性冲击波,其力度、速度、和广度前所未有。这一年,被人们称为:“元宇宙”元年。

“元宇宙”发于人们对科技探索的想象和实践,生长于对自我和群体、生活和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辨。这是一场技术的革命,也是大众文化的激烈演进。

人类要不断破旧立新,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从地理大发现到太空探索,再到互联网与数字空间,人类一直在探索未知的场景。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终归融合,就是元宇宙。

元宇宙是一个人人都会参与的数字新世界。未来,每个人的生活、娱乐、社交、工作都将在元宇宙中完成。人们将经历一次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向元宇宙的大迁徙。在元宇宙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摆脱物理世界中现实条件的约束,在全新的数字空间中成就更好的自我,真正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元宇宙时代,是数字网络时代。区块链创造数字化的资产,智能合约构建全新智能经济体系,人工智能成为全球数字网络的智慧大脑,5G网络、云计算、边缘计算构建更加宏伟的数字新空间,物联网让物理世界向数字世界全部映射,AR实现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实时叠加。而元宇宙作为价值投资和共同富裕的试验田,在虚拟中运行后再映射到现实里打磨。元宇宙亦会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科技赋能想象力,元宇宙带来了新的可能。技术和创意会进一步交相辉映,而价值观和世界观带来身份认同和圏层文化是人类发展的长期原动力。

元宇宙不是空洞的,而是将创造远超物理世界的全新价值。

每一项新兴技术,每一次大变革的到来,都会有时代的呐喊者,并提醒我们大胆去拥抱未来。

著名数字经济专家、博士于佳宁在《元宇宙》一书中大声呐喊:元宇宙不是数字乌托邦,而是一个全真的全新数字世界,它将实现“五大融合”: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数字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融合;数字资产与实物资产的融合;数字身份与现实身份的融合。元宇宙会让现实世界变得更美好。

元宇宙时代的六大趋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资产与实物资产孪生;数据成为核心资产,数据权利被充分保护;经济社群崛起壮大,数字贡献引发价值分配变革;重塑自我形象和身份体系,数字形象映射自我认知;数字文化大繁荣,NFT成为数字文创的价值载体;数字金融实现全球普惠,DeFi(分布式金融)加快金融服务数字化变革。

互联网是现在,元宇宙是未来。

互联网时代,我们一直在探索人和内容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而在元宇宙里,人就是内容。

“元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内容。“元宇宙”是由创作者驱动的世界。

和之前任何一轮技术革命不同,在元宇宙这波浪潮中,艺术圈恐怕是最早感知、最先下场甚至有人已经从中获利。国内艺术圈如今都争先恐后推出数字藏品,躁动着筹划如何布局元宇宙。

雅昌文化集团CTO蒋子俊认为,艺术是最容易和元宇宙相结合的领域。在他看来,元宇宙是一种以数字文化为核心应用场景的科技概念,创意和想象力是最核心的生产力。他说,在元宇宙可以改变现实中难以改变的一些问题,比如中国的艺术市场生态。在元宇宙中,也可以改变一直以来以西方为中心的叙事语境,重建新的数字文明,实现中国的文化自信、文化输出。蒋子俊认为,元宇宙是一个人文问题、哲学问题,最终解决的是人的精神世界问题。

元宇宙不是现在才有的,整个人类可能在几万年前就有元宇宙了。《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认为,人类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秘诀在于人类能创造并且相信某些“虚构的故事”。人类用虚构的故事来逃避现实,或者说用虚拟来弥补现实,逃避现实的过程中逐渐诞生了文化、文明、宗教、艺术等等。国家、法律、宗教、货币、公司、商业市场等概念,本质上都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虚构故事。

元宇宙也是人类创造的故事。从最初的洞穴壁画、到篝火故事、再到甲骨文、形声汉字、戏剧、中国敦煌壁画、小说、漫画、电影电视,再到现在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其实都是不同的元宇宙形态,只是元宇宙沉浸程度(即元宇宙率)在不断地提升,跨越时空,虚实结合。

人类喜欢一些宏观的元叙事,即关于永恒真理以及人类解救的故事。

从孔子时代,他就在讲故事,老是讲要恢复周朝那一堆礼仪,建立天下大同,他驾着马车到处游说,也没人理他。孔子之所以伟大,因为他有一套自己的元叙事方式,或者说愿景,以及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坚持,这是他的乌托邦。

西方的哲学家像莱布尼茨,他认为语言沟通太困难了,要设计一种通用的符号语言,让世界人民可以更方便地交流,这是他的元宇宙。

然后,到了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他想用代数来解决所有的数学问题,这是他的元叙事方式。到了爱因斯坦,他的元叙事方式,就是统一场论,去统一这个宏观的宇宙世界,以及微观的原子甚至量子世界。再往后,离我们最近的,地球是平的这个观点引领了全球化的浪潮,但现在这个故事讲不下去了,需要一个新的故事,也就是元宇宙来引领。

近代人类文化的很多叙事方式都是以西方为视角,什么叫远东、什么叫中东,站在西方的东边就认为是远东,它是以西方的“欧洲中心论”为视角的。但现在,包括很多西方的学者也在反思这个问题。

我们的一带一路,其实能够看到另外一种叙事方式。其实我们之前是很强大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很重要就是文化的复兴。在十年前,我们国家把文化作为国家的重点工程,从去年开始,文化强国已经作为一个国家级的核心战略,包括文化强国,文化输出、文化自信,已经作为2035 年的远景目标,元宇宙对我们的文化复兴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我们生活在移动互联网已经很好了,再往后就是一个哲学的诉求,人的精神的诉求。人类之前很多研究和产品都在关心空间里的人,人作为万物的主宰一直是一个观察者的角色,而现在更多需要去关心人的空间。其实中国古代哲学就有一个天人合一的概念,所以我认为元宇宙还是一个人文诉求,本质上就一个人的精神空间。

未来十到二十年是“元宇宙”的“黄金”期,也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黄金”期。

法国美术评论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指出:“生活情况发生大变化的时候,人的观念势必逐渐发生相应的变化。”我的“逍遥画派”就是顺应时代应运而生的。作为新时代中国画创新创造探索者,经过长时间实践而创立的一个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画派。“逍遥画派”开宗名义;坚持“三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创作方向,贯彻“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双创”(创新、创造)原则,探索中国画“四化”(创新化、现代化、国际化、未来化),既继承优秀传统,有孔孟老庄之道,有魏晋玄学,有宋明理学心学之蕴意又艺随时代、艺随个人,道法自然,生态环保,以“四自”(自然、自由、自在、自得),“三逍遥”(逍遥自己、逍遥社会、逍遥天下)”为终极目标。

逍遥谓道,道法自然,自然之妙,无穷无尽。如若以道而作丹青,定然可以在美术世界里复观天道自然的惟妙惟肖。逍遥画风,带着道的觉悟,呈现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玄机要妙。

看《山峰之上》,这是用水墨丹青写心灵的至高篇章。道之有论,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并且强调,四大人居其一!通谙道之哲学的我,可以在画里用至简的方式,画出域中四大的层次关系。在画里,“人亦大”的宗旨表现得相当突出,却又不显痕迹,只需借物而扬志,就把本意为“小”的人,衬托到王的高度,这种比赋兴的诗意创作手法,正是我的水墨丹青作品可以在不经意间触动人们心灵的机密!

艺术家在画里,要表达一种思想,要表达一种情感,最忌的方法是直接而无所寄寓的塞进画里,硬硬地输送给观赏者,那样的画是说教的,是呆板的,无法达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不令而能自均”的和合境界。我作画,深刻通透东方审美心理的“为无为”。自认为,笔墨之所开阖,当如人心之所开启,在于守道的自然,不能做出生硬的撞击。所以,我的水墨境界就有“为无为,而无所不为”的熏陶价值。

这样的水墨意境,就像是一股清凉的风,自山谷吹来,收获着白云出崆是自然,流水下滩非有意的空灵洒脱。经由这种空灵与洒脱的点化,画亦道的信息就无有碍阻地影响着人的价值观、生命观。老子写五千言以布道德经,我作水墨亦是布施道德经。古之圣人悠兮贵言,今之贤家洒兮珍墨,圣为文,贤为画,古今相续,把道的精髓铺陈进人类的心田,功成事遂,天之道!

事实上,在逍遥画体系里,你可以随时经遇以道为核心的上上神品。除了《山峰之上》,还有《秋韵》,这一幅作品,用极致通灵的水墨印象,把辟道之于天下,犹江河之如川谷的印象表达得相当透彻,带有满满的哲学情愫。一人划一舟,这是桃花源来观世界的自在,也是我从哪儿来,要到那里去的追问,越看越有滋味,越读越有体验。这是一件小画儿,却是哲学的大格局。果然其名曰小,终其因不自大而能成其大也!我作画,总是能从小境切入进大世界,这既是才华,也是智慧。画小而至小,听之不足闻,视之不足见,但是用之不既!此画因小寓大,故及于道!心读觉醒,必是恍然大悟!用逍遥画风,创建着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全新世界,为当代美学与当代哲学构建起一个不出户可以知天下的智慧平台。这是我取得的一点成绩,也是我的一点文化奉献!

作为一位艺术家,最重要的特质其实并非是其创作的技能,而是其性灵、其意识的维度、其悲天悯人的心,以及不断超越自我与突破局限的精神。遗憾的是,纵观整个人类历史长河,在艺术史上,模仿者众多,而创新者稀少。正因如此,每一位有独立精神并敢于不断创新的艺术家,都应该被载入人类历史的史册, 并被世人所铭记。

一切事物的发展都生成于自然,一切事物要在自然的生成中占据“高点”,则需要先进的思想作核心。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因为人类比其他动物多出了独特而先进的思想。艺术家成为人类中的精英,是因为艺术家的思想又高出普通的思想。

著名书画评论家,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人民美术专栏主任、《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民生网》袭古创今栏目出品人;《人民美术网》书画评论专家桑干在《创建不负时代的美术新世界》一文中对我的评语这样写道:

画家袁竹之所以成为画家中的精英,是因为他的艺术思想有超乎寻常的理论建树!这位创建逍遥画派的艺术智者,既是一位卓越的艺术实践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艺术新思想提炼构建者。他置身于艺术创新,走的是实践出真知,理论证实践的双通道。墨之所洇,有皴法的独特意象,这是其表,一般人见其表而浅止,反正画出来就行。但是到了袁竹这里,画质的洇湮表象下,到底发生着什么样的微妙变化,他经由实践观察画之实在,深入到理论研究之虚极!致虚机,方能守静笃,以令笔墨浊而静以徐清,安而动以徐生!

能见实者相也,能务虚者真也!万物生之于有,有生之于无,这是科学,也是哲学。袁竹以科学精神作实践,以哲学思维作运化,所以他才可以走进画道深处,用简约的水墨材料,去创建一个无物之物,无象之象,复归惚恍的大千世界。让人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尾,抽象与写生的双重特效,写透了渊兮似或存,是万物之踪的画道真谛!

袁竹把道理的、物理的、情理的诸多背后虚妙,进行了扎扎实实的琢磨,所以他的画论提炼就有空生妙有的新奇,为美术创新实践找到了切实可行的理论路线,不但可以启发人,而且可以折服人!这样的理论高度,让他可以入职高等学府,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学府的终身客座教授,并且成为中国书画家研究会的金牌会员。他在这些专业的艺术机构,传播他的艺术思想,让艺术人格和专业力量更加出类拔粹。

 

 

新华社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编辑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19年版)郑重入选他的画作与画论,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美术年鉴》在第二辑收录他的画作画论,并且在两封皆以他的作品装帧,这是对其作品的高度认可,也是对其画论的极致传播。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鉴于他理论与实践双成的艺术功勋,为其隆重出版大红袍系列艺术书籍,形式庄重,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逍遥画派从酝酿初成,到现在大放光芒的历程!

袁竹已出版个人作品集:《中国书画百家精品集(袁竹卷)》《中国传世名家名作·袁竹作品集》《中国当代艺术名家·袁竹逍遥派画作品集》 《中国传世名家名作·传承古今系列·袁竹逍遥画派作品集》 《中国当代书画名家袁竹邮册》《中国传世名家名作专题邮册(袁竹)》。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19版)《世界艺术名人录》《世界非遗文化名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大典》《中国美术年鉴》《2015华人美术年鉴》《新中国当代书画史》《中国书画40年》《百年经典》《福布斯》《经典传承》《致敬经典》《百年翰墨》《百年巨匠》等70余部画集(文献)收录袁竹的画作。

 

 

 

 

诸多理论书籍的不断出版发行,让袁竹先生的艺术体系既有超妙的作品给予支撑,又有丰富的理论作以证明,著作等身,四梁八柱,不但让逍遥画成为装饰万家屏障的艺术形式,还可以让新逍遥画论成为当代美术理论构建的一处峰巅。这是袁竹成为当代美术创新人物、新美学核心理论创建者的重要原因。

 

艺术是文化的自然意识,数字艺术的爆发是数字文化大繁荣的缩影。在“元宇宙”时代,物理世界的物质性约束越来越少,创作将是唯一的稀缺资源。“元宇宙”时代,是数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数字”和“文化”的结合会不断为我们带来惊喜,数字文化也会逐步发展为元宇宙中的主流文化。

元宇宙靠人的想象力,只要你能想象出来,就能3D建模创造出来。物理世界数字化之后,到了数字原生阶段,才比较有想象力。这个阶段,可以任意的跨时间排列组合,像时空穿梭机一样,可以天马行空,也就是庄子在《逍遥游》里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2022年一开年,我遇见了“元宇宙”。遇见,太难了。“遇”殊为不易,“见”更是难上加难。仓央加措曾说,最好不相见。错过的,都不值得留恋。有结果的,终会相见。

4月,我的作品《奔流》、《湖前有佛》通过区块链生成NFT数字藏品,开始了由物理世界向数字世界映射。这将是一次跨越,一次质的飞跃。

 

逍遥画派创始人袁竹作品《湖前有佛》生成NFT数字藏品

信息化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形成数字化生活。元宇宙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必须顺势而为,伸开双手去拥抱“元宇宙”,迎接数字网络时代的到来。

我发自内心地对自己说:

逍遥画是我心中的“元宇宙”。

我的“元宇宙”是逍遥画派。

西方哲学有黑格尔这一块金砖,中国哲学有道德经这一本经典。在历史的长河中,哲学的发展越来越精彩,但是出现了中西哲学谁更胜一筹争论。有人认为中国哲学很重视“眼见为实”的探索有局限性,有的人认为西方哲学“一切都不确定”的理论过于玄虚。

事实上,早在黑格尔时代,作为西方哲学的“王者”他就在读《道德经》的过程中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提出了老子这一句话“反者道之动也”就可以概括他本人的哲学理论核心“量变转质变”“对立与统一”“否定之否定”!从这个层面来看,中国哲学更显得格局博大!

只是,近代历史中国的发展出现了积贫积弱的致暗,导致艺术家们对中国文化、中国哲学有自轻的看法,文化自信随之衰弱!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余年来,带领全国人民,带领知识分子艺术家大步迈进新时代,创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新盛世,让“中国的”重新成为“世界的”。在这种背景下,我要求自己要做一个最具文化自信的艺术家!

我认为,中国的“道”仍旧是胜于西极的哲学圣典,所以,采用了“常有欲以观其皦,常无欲以观其妙”的创作原理,让水墨通过“豹纹斑”“牛毛纹”等技法的创新,来表现“有名万物之母,无名天地之始”的道学精髓!现在,全面地梳理一下自己的作品体系,就会发现其笔墨所因循的主题路径,就是道德经的八十一章!

九九八十一,深研道德经,把老子之论一一变生为“上善若水”的魅力,用来引导人们体验传统哲学的博大精深,体会丹青唯妙的赏心悦目。凡是觉悟逍遥画,定是可以用逍遥画觉悟道德经,从而走进中国哲学龙脉,把老子的哲学思想理解得透彻,以达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的境界,而不至于处于“下士闻道,大笑之”的肤浅。

所以,看我的水墨作品,必定要有哲学视角,并且这种哲学视角应该是横跨古今,纵行中西的。只要视角是正确的,那么在我的画里,仍旧可以读到黑格尔感叹道德经精微博广的体验!在数百年前,西方哲学鼻祖黑格尔读懂了中国的道德经,今天时光,西方的艺术鉴赏者,仍旧有人读懂了逍遥画,并且给予至尊谓上的地位。早在2016年4月,作品《山村》《荷》《晨雾》,就带着中国哲学的非凡魅力,参展美国纽约2016世界艺术博览会,引起了国际展上看中国的艺术旋风,让这三件作品成为释解老子哲学的代表作,其中《山村》斩获国际优秀奖,在西方许多艺术馆、大学巡展,为中国哲学与艺术赢得了时代的自信。

 

 

而这种自信的来源成因,正是因为自信本土文化的力量。在国内早已经名扬大江南北,作品在主流文化机构、媒体上都有郑重的弘扬,《大海之珠》《海阔凭鱼跃》等作品深入人心,是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我自信中国道可以引领世界哲学三千年,再继三千年,以至永恒。因为中国道不仅仅是眼观心悟的哲学,也是宇宙运行的核心机制!于是逍遥画、逍遥画论已经不再是个人的功勋,还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惊艳全球的公共艺术成就。特别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发展背景下,逍遥画更有凝聚世界文化精神的力量,这既是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天然,也是逍遥画创始人成为国际艺术大师的必然!

著名书画评论家,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人民美术专栏主任、《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民生网》袭古创今栏目出品人;《人民美术网》书画评论专家桑干在《创建不负时代的美术新世界》一文结语写道:总是很愿意在袁竹先生画的《日月同辉》这件作品下,感受明月曾经照今古的时空印象。一种博大的境界由画面循循展开,遥遥而趋。日出东方西落去,周行而不怠,独立而不改,吾不知其名,故强字谓之道!袁竹作画,是用逍遥姿态与时空对话,与圣人交流,为时人解惑,让我们在空灵悠远的时空里,既可以感受自己的渺小,又可以觉悟人的伟大。这种画道本质的属性,总是可以在静谧的气氛里,让我们的心纤尘不染了无挂碍,让心像水一样明净,让人生像宇宙一样浩荡!袁竹的画能激起审美同理心,他是画家,是文化行者,也是精神导师。画以载道莫过于此,圣贤之功莫不如是……

逍遥画将在“元宇宙”中融合,实现共生

“元宇宙”将为逍遥画派提供广阔的世界……

2022·4·27

作者简介:

袁竹,别号石竹山人,"逍遥画派"创始人,四川省德阳市人,《人民日报社官方贺岁台历(2022壬寅虎年)》封面人物;《中华英才》半月刊人物风采独家专访百年英才系列人物之一;《美联社》、《路透社》、《泰晤士报》、《时代周刋》、《真理报》《国际日报》《人民日报·欧洲网》专题报道世界艺术名人之一;cctv央视书画频道签约艺术家、中国书画家研究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终身客座教授、中国教育联盟艺术教育终身客座教授、北京宣和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新华社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编辑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19)收录其作品,被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美术年鉴》(1949——2020)第二辑收录,封面封底均选登其作品,2019年10月29日,国家版权局颁发作品登记证书,香港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的创艺星球版权资产包入选画家。出版个人作品集:《中国书画百家精品集(袁竹卷)》《中国当代书画名家袁竹邮册》《中国传世名家名作专题邮册(袁竹)》《中国传世名家名作·袁竹作品集》《中国当代艺术名家·袁竹逍遥派画作品集》《中国传世名家名作·传承古今系列·袁竹逍遥画派作品集》等。个人简历已收录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19版)、《世界艺术名人录》、《世界非遗文化名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大典》、《中国美术年鉴》、《福布斯》、《经典传承》、《百年翰墨》、《百年巨匠》等文献。有200余幅作品被美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和北京、上海、天津、台湾、香港、深圳、山东、河南、陕西、江苏、安徽、云南、新疆、四川等地社会名流和藏家收藏,作品先后在四川八益、北京传世水墨 、东兴瀚海、开禧国际、保利厦门、美国杜邦、英国罗素、匈牙利中欧国际拍卖公司上拍,均已成交。

袁竹官方网站:

https://www.huajia.cc/painter/112999.html

来源:此生逍遥天休问

相关阅读:

心灵鸡汤:

泰晤士报本文标题:元宇宙时代:逍遥画更有凝聚世界文化精神的力量    
 地址:http://www.tlfptw.com/xinwen/20220429/3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