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始】
一家做了三十多年宽带通信设备的公司,突然在AI服务器和交换机领域频频露面,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共进股份(603118),这个名字你可能不太熟悉,但它在通信制造领域其实已经默默耕耘了很久。最近几年,这家公司似乎找到了新的增长引擎,尤其是在2025年一季度,其归母净利润竟然同比增长了267.63% [citation:1]。这不禁让人好奇,共进股份是怎么做到的?它又是如何抓住AI算力这波浪潮的?
共进股份的业绩故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2024年,公司面临了不小的挑战,营收虽然达到83.76亿元,但净利润出现了波动。这主要是由于综合毛利下降、期间费用增加,以及一些资产减值损失等因素造成的 [citation:1][citation:2]。其实这不难理解,2024年全球经济和行业竞争都很复杂,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的压力不小。
但转折点出现在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了营收20.51亿元,同比增长6.75%,而归母净利润达到2229.90万元,同比大幅增长267.63% [citation:1]。这个反弹力度相当显著。公司自己将这一好转归因于营收增长和期间费用率的下降,说明降本增效的措施开始起效果了 [citation:1]。这也或许暗示,公司最困难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
共进股份的业务布局比较多元,但主要集中在几个核心领域:
在市场分布上,共进股份的境内外业务相对均衡。2024年,公司境内主营业务收入为36.29亿元,境外则达到43.3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5.57%和54.43% [citation:1]。这种均衡的分布有助于公司更好地满足不同市场客户的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也能减少特定地区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citation:1]。
公司的客户资源也比较丰富,聚焦全球大客户、细分龙头客户和运营商直营客户 [citation:8]。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作为Arista Networks的代工厂商,通过ANET间接供货给英伟达、微软(尽管未经证实)[citation:8],这为其带来了更多的业务机会和发展空间。
对于科技制造企业来说,研发是生命线。共进股份在研发上的投入一直不低。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为3.6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25% [citation:10]。截至2024年中报期末,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共拥有专利数量1412项,其中发明专利580件,还有13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citation:8]。
这些投入也转化为了实际成果。例如,公司的国产海思方案Wi-Fi产品已经取得客户项目,国内外大客户Wi-Fi7项目也陆续导入量产 [citation:8]。在芯片半导体领域,其子公司上海共进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申请的“一种芯片贴装结构”专利增强了芯片与基板之间的连接力度,提升了芯片的长期稳定性 [citation:8]。
展望未来,共进股份的几个增长点比较明确:
不过话说回来,公司面临的挑战也不小: * 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技术更新换代快,公司需要持续保持高研发投入和创新力度。 * 全球宏观经济和贸易环境还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对海外业务造成影响。 * 新业务虽然增长快,但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可能较长,对公司短期利润会有压力。
共进股份这家公司,给我的感觉是正在努力转型和升级。从传统的网通设备制造,向数通、AI服务器、汽车电子这些更有潜力的领域拓展。虽然2024年遇到了一些困难,但2025年一季度的强劲反弹和上半年扭亏为盈 [citation:3][citation:4],显示出公司应对挑战的能力和业务的韧性。
其未来的看点在于,能否牢牢抓住AI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在交换机和服务器的竞争中抢占更多份额;同时,汽车电子等新业务能否真正成长起来,为公司打开新的空间。当然,这个过程肯定不会一帆风顺,需要公司持续在技术、管理和市场开拓上下功夫。
对于投资者或者关注这家公司的人来说,可能需要密切关注其数通业务订单的落地情况、新业务客户的拓展进度,以及整体毛利率的变化趋势。这些或许是判断公司未来走势的关键。
【文章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