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始】
你有没有过这种时候?就是明明每年都在交保费,但真让你说清楚保险到底是个啥,能起多大作用,脑子里却有点模糊。好像知道,又好像说不透。今天,我们不聊那些复杂的条款,就讲几个真实发生的小故事。或许,故事比道理更能让我们看明白。
我先说说老王的事。老王是我一个远房亲戚,开出租车的,挺辛苦。前年,在一位做保险的朋友“软磨硬泡”下,他半推半就地买了一份重疾险,每年交费大几千,当时还挺心疼,觉得这钱不如加点油或者给家里添置点东西。
结果,就在去年体检,查出了癌症。消息像晴天霹雳,整个家都乱了。治疗费用像个无底洞,亲戚朋友能借的都借了,网上也筹了款,但还是压得人喘不过气。
这时候,他老婆才想起那份“没用”的保单。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了电话报案。你猜怎么着?从提交材料到三十万理赔款到账,只用了不到一周时间。
这笔钱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老王可以用上效果更好的自费药,意味着家里不用再低声下气地去借钱,意味着治疗可以继续,而家人的基本生活不至于瞬间崩塌。后来老王说,他当时买保险的想法特别简单,就是“买个心安,怕万一”。没想到,这个“万一”真的来了。
小张,我同事,年轻,开车有点毛躁。他一直觉得车险里的“商业险”部分,尤其是那个“第三者责任险”,纯粹是浪费钱,有个交强险能过年检就行了。他还总开玩笑:“我技术好,撞不到人。”
结果,怕什么来什么。一次下班路上,他追尾了一辆挺贵的车,还把人家车主给碰伤了。交警来了,定他全责。修车费、对方的医疗费、误工费……林林总总加起来,好几十万。交强险那点赔偿额度,简直是杯水车薪。
这时候他才傻眼,后悔没听劝把三者险买高一点。幸好,公司给他买的商业险里,还包含了足额的三者险,最后绝大部分费用都由保险公司承担了。小张后怕地说:“要不是有保险,我这几年就算白干了,直接回到解放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保险保的不仅是自己,更是你的“钱袋子”,防止因为一次意外,导致个人或家庭财务的“系统性崩溃”。
这个故事关于我邻居李阿姨。李阿姨是老师,退休好几年了。她退休后的生活,让很多人羡慕。不仅因为退休金,还因为她年轻时给自己买过一份养老保险。
现在,她每个月除了退休金,还能从保险公司额外领一笔钱。她用这笔钱每年和老伴出去旅游两次,学书法、学摄影,生活特别滋润。她常说:“国家给的是基本生活,保险公司给的,是生活品质。年轻时的规划,真的决定了老年的活法。”
这个事让我想了很久。我们常常为孩子的教育、为眼前的房子车子做规划,但有没有认真规划过二三十年后的自己?养老其实是一个确定性很高的事件(只要我们都平安),但需要的现金流却是巨大的。养老保险的作用,就是通过时间的力量,把现在的钱,平滑地送到未来的自己手上。
不过话说回来,养老保险的种类好像特别多,具体哪种最适合普通工薪阶层,我还真得承认,这里面门道不少,我的了解也有限。
回顾这三个小故事,我们可以提炼出几个很实在的要点:
很多人对保险有抵触,可能是因为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我们来盘一盘:
文章最后,我想说,保险这个东西,听起来复杂,但内核其实挺简单的。它不过是我们用今天的理性,去安放对未来的担忧的一种工具。它不能防止风险的发生,但能在风险发生后,给我们托底,让我们有继续向前走的勇气和资本。
希望这几个小故事,能让你对保险有那么一点点新的、更实在的感受。
【文章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