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始】
你是不是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疑惑:想买基金,但别人总问你是要买“场内”的还是“场外”的?这俩到底有啥不一样?不都是基金吗?难道一个在操场里面交易,一个在操场外面?
别急,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笔账算得明明白白。搞懂它,对你省钱、省心、赚更多可能还挺关键的。
这其实是区分场内和场外最核心、最简单粗暴的一个标准。
场内基金,这个“场”指的就是证券交易所,跟我们买卖股票的是同一个地方。所以,你需要一个股票账户,像买卖股票一样,输入代码和价格,从其他投资者手里买入,或者卖给他们。这个过程叫“交易”。
场外基金,顾名思义,就是在“场”外交易。你不需要股票账户,而是通过银行、基金公司官网、或者支付宝、天天基金网这类第三方理财平台来买卖。你是直接向基金公司申购(买)和赎回(卖)基金份额。这个过程叫“申购赎回”。
简单记:用股票软件炒的是场内,用理财APP买的是场外。
问:那我买的时候,价格按哪个算?
答: 这就是场内和场外一个超级大的区别,也直接影响了你的投资策略。
场内基金:它的价格是实时变动的,就跟股价一模一样。上午10点是1.2元,可能10:01就变成了1.19元。它的价格取决于市场上的买卖双方,有人想买,有人想卖,供需关系决定了实时交易价格。所以可能存在折价或溢价,比如基金本身净值1元,但市场太火爆,大家抢着买,价格可能被炒到1.02元,这就是溢价。
场外基金:它的价格一天只有一个。无论你是在当天下午3点前什么时候下单,都按当天晚上公布的基金净值来成交。这个净值是基金公司根据基金持有的所有资产收盘后计算出来的。价格是“未知”的,你买的时候并不知道最终成交价是多少。
所以,喜欢实时交易、寻求刺激、想玩短线波动的,场内更有操作感。而喜欢省心、定投、不看盘的朋友,场外这种“盲盒”模式可能更合适。
这可是关系到我们钱包的大事,得仔细看。
1. 投资门槛: * 场内:至少买1手,也就是100份。如果一份基金1块钱,那最少100块就能起步。 * 场外:门槛超低,很多平台10块甚至1块钱就能起投,对小白极其友好。
2. 交易费用: * 场内:主要费用是给券商的交易佣金。现在普遍在万分之三左右(可以找券商谈更低),买和卖都收。注意,没有印花税!这点比买股票强。整体费用通常更低。 * 场外:费用项目就多了。 * 申购费:就是买的时候的手续费,一般平台打一折后是0.15%左右。 * 赎回费:卖的时候收,这个费率的设计很巧妙,持有时间越短,费率越高(比如持有不到7天,惩罚性的1.5%),鼓励你长期持有。超过一定时间(比如一两年)后, often 就免了。 * 销售服务费、管理费、托管费:这些是按年收取,每天从基金净值里扣,你感受不到,但它是真实存在的成本。尤其是C类份额,虽然免申购费,但销售服务费可不低。
结论:对于频繁交易或大资金来说,场内的低佣金优势非常明显。但对于长期定投族,场外A类份额的长期成本也可能很有竞争力。
问:是不是所有基金都能在场内买到?
答: 并不是。这里有个知识盲区,其实场内可买的基金种类相对是有限的。
场内:主流品种主要是ETF基金、LOF基金,还有一些封闭基金和Reits。最常见的就是各种指数ETF,比如沪深300ETF、科创50ETF、行业ETF等。你想买某些明星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基金?场内可能就没有。
场外:这里是基金的大本营,种类包罗万象。从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到混合型、股票型基金,几乎所有公募基金都能在场外买到。选择范围要大得多。
所以,如果你的目标是投资某个特定指数,场内ETF是高效利器。但如果你想投资某位特定基金经理的产品,那大概率还得走场外渠道。
操作上,两者思路也不太一样。
场内:更像炒股票。可以挂单,比如现价1.5,你可以挂一个1.49的价格等着“接盘”。可以玩短线,做波段(虽然我不建议大多数人这么做)。到账超快,卖出后资金立刻回到证券账户,第二天(T+1)就可以取到银行卡。
场外:更像传统的“买理财”。按净值申购,没太多操作空间。更适合定投和长期持有。到账慢,赎回后资金要等好几天(T+2或更晚) 才能回到你的银行卡或账户。
说了这么多,我猜你可能有点乱了。没事,给你一个超级简单的总结:
如果你想炒短线、波段操作某个指数或行业,并且希望交易成本低 -> 选场内基金。你需要有个股票账户,并能接受实时价格波动。
如果你是想做长期定投、或者看好某个基金经理,只想省心省力地放着 -> 选场外基金。在第三方平台设置好定投计划,然后该干嘛干嘛去,别天天看盘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两者也不是完全对立的。有人就会用场內基金来做波段,同时用场外基金来做长期定投,组合着来。这可能暗示了资产配置的另一种灵活思路。
最后记住,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最适合你的方式。搞清楚它们的区别,只是你投资之路的第一步。
【文章结束】
